20世紀50年代后期誕生于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的精益生產方式,在80年得以發(fā)展完善,而且逐步在中國的企業(yè)里得到實施,并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生產周期縮短,在制品減少,生產效率提高,廢品減少,庫存大幅度降低……精益生產方式中所指出的浪費,和大家日常生活中所提到的浪費有著截然不同的含義,即:在工業(yè)生產中,凡是不能直接創(chuàng)造出價值的一切活動,均視為浪費。
精益生產方式將所有浪費歸納成七種:(1)等待的浪費;(2)搬運的浪費;(3)不良品的浪費;(4)動作的浪費;(5)加工的浪費;(6)庫存的浪費;(7)制造過多(早)的浪費。
一、等待的浪費
等待就是閑著沒事,等著下一個動作的來臨,這種浪費是無庸置疑的。造成等待的原因通常有:作業(yè)不平衡、安排作業(yè)不當、停工待料、品質不良等。以制造部性能試驗課等待電控盤為例,由于電控盤不能按要求及時入廠,有可能無法按期交貨,而當電控盤入廠后,又需要搶進度,可能會出現加班、質量問題等。另有一種就是“監(jiān)視機器”的浪費,有些工廠買了一些速度快、價格高的自動化機器,為了使其能正常運轉或其他原因,例如:排除小故障、補充材料等等,通常還會另外安排人員站在旁邊監(jiān)視。所以,雖然是自動設備,但仍需人員在旁照顧,特稱之為“閑視”的浪費。
二、搬運的浪費
大部分人皆會認同搬運是一種無效的動作,也有人會認為搬運是必須的動作,因為沒有搬運,如何做下一個動作?很多人都有這種想法。正因為如此,大多數人默認它的存在,而不設法消除它。有些人想到用輸送帶的方式來克服,這種方式僅能稱之為花大錢減少體力的消耗,但搬運本身的浪費并沒有消除,反而被隱藏了起來。搬運的浪費若分解開來,又包含放置、堆積、移動、整理等動作的浪費。為減少搬運,可考慮把四個車間合并成兩個,一些零部件的加工由原來在別處加工變成在生產線旁進行加工,從而減少搬運。在不可能完全消除搬運的情況下,應重新調整生產布局,盡量減少搬運的距離。
三、不良品的浪費
產品制造過程中,任何的不良品產生,皆造成材料、機器、人工等的浪費。任何修補都是額外的成本支出。精益的生產方式,能及早發(fā)掘不良品,容易確定不良的來源,從而減少不良品的產生。精益生產方式的思想之一就是要用一切辦法來消除、減少一切非增值活動,例如檢驗、搬運和等待等造成的浪費,具體方法就是推行“零返修率”,必須做一個零件合格一個零件,第一次就做好,更重要的是在生產的源頭就杜絕不合格零部件、原材料流入生產后道工序,追求零廢品率。
四、動作的浪費
要達到同樣作業(yè)的目的,會有不同的動作,哪些動作是不必要的呢?是不是要拿上、拿下如此頻繁?有沒有必要有反轉的動作、步行的動作、彎腰的動作、對準的動作、直角轉彎的動作等?若設計得好,有很多動作皆可被省掉!在管理理論中,專門有一種“動作研究”,但實施起來比較復雜,我們完全可以用上述的基本思想,反思一下日常工作中有哪些動作不合理?如何改進?
五、加工的浪費
在制造過程中,為了達到作業(yè)的目的,有一些加工程序是可以省略、替代、重組或合并的,若是仔細地加以檢查,你將可發(fā)現,又有不少的浪費等著你去改善。
這里講述一個熱交換器的組裝線旁如何通過重組和合并來消除浪費的事例:原來的熱交換器組裝流水線,是需要一個員工把穿完管的熱交換器裝箱后,用手推車運送到漲管設備旁,然后由另一個員工操作設備漲管,最后再由第三名員工把漲完管后的熱交搬運到另一條懸臂運輸線上。經過革新,他們把熱交組裝線的傳送帶延伸到漲管設備旁,可減少一名運輸工人,今后還準備把漲管設備遷移到懸臂線旁,由漲管工人直接把熱交送到懸掛臂上,又節(jié)省一名搬運工人。通過兩次對工序進行重組和合并,操作人員由3人減為1人。
六、庫存的浪費
精益生產方式認為:“庫存是萬惡之源”。精益生產方式中幾乎所有的改善行動皆會直接或間接地和消除庫存有關,因為庫存會造成下列的浪費:
1、產生不必要的搬運、堆積、放置、防護處理、找尋等浪費。
2、使先進先出的作業(yè)困難。
3、損失利息及管理費用。
4、物品的價值會減低,變成呆滯品。
5、占用廠房空間,造成多余的工場、倉庫建設投資的浪費。
6、設備能力及人員需求的誤判。
到底為什么要有庫存量,最大的理由是“怕出問題”——出現故障怎么辦?會不會因部分設備出問題,而影響整條生產線或工廠的生產呢?于是乎為了不使影響擴大,庫存便成了必要,眾多的問題也被隱藏起來,所有進步、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步調自然變慢了。無怪乎精益生產方式稱庫存為萬惡之源,絕對不允許它存在,如果現在已經有了庫存,也要行進一切辦法,將之降低,力爭零庫存。(注:零庫存的“零”并非指數學意義上的“完全沒有”的意思,而是指把庫存“盡量減到最少的必要程度”。)
七、制造過多(早)的浪費
精益生產方式所強調的是“適時生產”,也就是在必要的時候,做出必要的數量的必要的東西。此外都屬于浪費。而所謂必要的東西和必要的時候,就是指顧客已決定要買的數量與時間。假設客戶只要100個,而每個1元,如果生產了150個,這售價卻不會是150元,因為多余的50個并沒有賣出去,僅是變成庫存,因此利潤也就無從產生,換句話說,多做了是浪費。而制造過早同樣也是浪費。認為制造過多與過早能夠提高效率或減少產能的損失,是見樹不見林的看法,因為真正利潤的產生是從銷售而來,而不是效率與產能。
以上七種浪費,都是橫亙在我們面前的敵人,敵人就是敵人,一定要想盡辦法消滅它!在競爭激烈的環(huán)境中,我們要比別人獲得更多的效益,才能夠順利地生存下去,我們不能有絲毫的浪費。
鼎升電力將從思想上認清“浪費”帶來的危害,從而真正在行動上去消除“浪費”,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效益。